杯子碎了之后,你说的第一句话,藏着家庭的温度
孩子手滑摔了碗,你下意识就吼“跟你说过多少遍小心点!”
丈夫买菜买错了品种,你忍不住抱怨“这点事都办不好,真没用!”
妻子做饭忘了放盐,你脱口而出“你做事怎么总这么马虎!”
很多家庭的温暖,就是被这些生活中的小事给慢慢磨没的。
内耗型家庭:错把指责当关心,越说感情越谈内耗型家庭里,总藏着一种奇怪的逻辑,事情已经这样了,不说几句“教训”的话,好像就对不起自己似的。
俞敏洪在节目里讲过一个让人心疼的事:有个孩子高考考了638分,虽然离北大差了30多分,但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,父母却围着孩子不断数落“让你别粗心你不听!”“一辈子就一次高考,被你毁了!”这本是一件开心的事,结果孩子受不了指责患上了精神分裂,明明是件值得骄傲的事,却被“话多”酿成了悲剧。
生活里的小事更扎心。有对夫妻因为一根莴笋吵到要离婚,丈夫买的莴笋又老又硬没法吃,妻子就没完没了抱怨“买个菜都不会,你这辈子能干啥?”丈夫委屈辩解,最后从拌嘴变成大吵,差点散了家,想想看一根莴笋值多少钱,可伤人的话说出口,就像在感情上玻璃,在没办法复原了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电视剧《岁月》里,梁致远的孩子被烫伤住院,妻子不心疼孩子,反而天天骂他“没本事换大房子!”“在医院都没熟人!”日子久了,梁致远宁愿在办公室坐到深夜,也不想回家,家本该是避风港啊,可如果家人只会站在对面扔“狠话”,再暖的港湾也会变成冰窖。
事情发生后,指责、翻旧账、讲道理,啥用都没有。牛奶洒了,骂孩子一顿它回不到杯子里;路走错了,抱怨半天也变不成正确的路,可这些多余的话,就像家庭里的“内耗虫”,悄悄啃食着彼此的感情。
话少一点,心近一点:幸福家庭都懂“事已至此”的智慧让人羡慕的家庭,不是他们从不犯错,而是他们明白,事已至此,再多指责不如一句“我陪你”。
有位网友回忆童年,小时候踢足球打碎了邻居家珍贵的兰花,邻居气得跳脚,他吓得等着挨揍,可父亲赔完礼后,摸着他的头笑“你这脚劲,将来说不定能踢进国家队!爸爸知道你不是故意的。”后来父亲还带他去空地练球,那个下午成了他心里最暖的光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《小王子》里说:“语言是最厉害的武器,一句话能让人掉进谷底,也能让人重新站起。”
看过一个暖心视频,妻子准备二人世界的外卖时,不小心全打翻在桌上,汤汁溅得到处都是,她站在那儿手足无措,丈夫冲过来第一句不是骂,而是拉着她问“烫到没?”然后一起收拾,最后笑着吃了泡面,一场风波,就被这几句暖话轻轻化解了。
网上有人问:“什么样的家庭最幸福?”
高赞回答让人动容:“爸爸走错路,妈妈说'正好看看新风景’;妈妈忘煮米饭,爸爸说'我去买馒头,正好想吃’;孩子摔了碗,妈妈说'没事,咱们一起收拾’。”
幸福的家庭都这样:他们不纠结“怎么会这样”,只想着“接下来怎么办”。
朋友一家去水上乐园,到了才发现女儿忘带泳衣,朋友本来火冒三丈,想说“跟你们出来就没顺过”,可话到嘴边停住了“已经忘了,吵一架也回不去,不如买一件开心玩。”最后全家玩得尽兴,拍了好多笑脸照片,少一句抱怨,就多一份开心的时光。
3个小习惯,让家少点内耗多点暖想让家庭远离内耗,关键是学会“事已至此”后的正确打开方式:
1. 先停3秒:把到嘴边的指责咽回去
遇到事别急着开口,心里默数3个数,孩子摔了碗,先别急着骂“笨手笨脚”,数完3秒可能会说“没割到手吧”;丈夫忘买东西,别脱口“你脑子呢”,数完可能会说“下次记在手机备忘录上”。这3秒,能拦住80%伤人的话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2. 先问感受:把“对错”放一边,先暖人心
家人犯错时,先关心“情绪”再解决“问题”,妻子被领导批评,别说“早让你别偷懒”,可以说“今天肯定很难受吧,我给你炖了汤”;孩子考试没考好,别骂“你就知道玩”,可以问“是不是遇到难题了?咱们一起看看”,比起道理,家人更需要“我懂你很难”的体谅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3. 一起解决:把“抱怨”变成“我们怎么办”
把“你怎么又这样”换成“咱们一起想办法”,米饭做糊了,别说“你做饭真差”,可以说“咱们切点黄瓜炒蛋,配着吃更香”;丈夫开车走错路,别抱怨“早说导航你不听”,可以说“正好看看这边的风景,前面路口掉头就好”,把互相指责的力气,用来一起解决问题,家才会越来越暖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余光中说:“家是讲爱的地方,不是讲理的地方。”谁都有犯错的时候,碗碎了可以再买,饭糊了可以再做,可伤人的话一旦说出口,就会在心里留下疤痕。
下次遇到事,试试这3句话
“没事,有我呢”
“你没受伤吧”
“咱们一起解决”。
少点指责,多点拥抱;少点抱怨,多点体谅。家这艘小船,才能在风风雨雨里稳稳前行,载着满满的爱,驶向幸福的岸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